Career>70年代访美Posted by Y Wang08/29/2023
70年代访美

作者:王启东  著于:2015年02月02日
 
    改革开放后,大家开始反思苏联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希望能更广泛地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当时的浙大党委书记刘丹同志对此很重视,决定组一个团去国外考察,校长钱三强同志对这个建议非常赞成,并得到了科学院总部的批准。
    1979年赴美考察,刘丹同志是团长,我是副团长兼翻译,另外几位成员是李文铸、周春辉、缪进鸿、吕维雪、何志均和侯虞钧。我们八个人经过一番商讨,决定去美国的一流大学考察,我自告奋勇接下了先期联络的任务。

访美合影。从左至右为:缪进鸿,侯虞钧,何志均,王启东,在美校友,刘丹,陈哲人,李文铸。



    我先和任浙大北美校友会负责人的冯绍昌先生进行了联系,请求他的帮助。我们决定进行电话交流。他联系好一个大学,就会和我联系,我们经过了十多次的电话沟通,基本敲定了考察访问的学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理工学院、里海大学、匹兹堡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威斯康森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我们还选定了到西屋电气公司原子能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和加州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参观。
    飞机经法国巴黎,然后转机飞到了美国纽约。在纽约飞机场,我们得到了校友会和当地校友的隆重接待。在各地访问时,当地的著名校友都参加了,并对我们表示欢迎,其中有陈省身、田长霖、李政道、徐皆苏、吴健雄等。
因为这次访问主要是征询办学经验,我们希望能解决六方面的困惑:一、美国有几种类型的大学,现在着重发展哪种;二、大学本科教育的重点是什么;三、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研究生工作应该怎样做;四、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怎样组织进行;五、大学本科学制几年比较好;六、美国大学的组织管理,是怎样进行的,哪种做法比较好?
在考察中,这些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教务长亲自接待了我们。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在考察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访美报告,对全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一、发展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现在的单一五年制狭专业模式并不合适,不能很好适应中国今后的发展;二、学习美国四年本科制、一到两年的硕士教育和三到四年的博士教育,设立一些新的专业和系;三、从事跨学科的教学研究;四、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与自学能力;五、培养研究生与在职研究生等等。
    我们进行访美考察最初的目的,是把浙江大学改造成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浙大曾经就是按这个模式办学的,后来因为学习苏联,被拆成了四个专科性的学校,严重削弱了学校的整体力量,是否能够把这四个学校再合并起来,重新组成一个新的综合性的浙江大学呢?
    关于四校合并的设想,就是自那个时候起的。赴美访问时许多浙大校友都认为浙大拆开了太可惜,应该合并起来,重新发扬浙大的优良传统。这些意见给我们打了一支兴奋剂,给四校合并的努力增添了动力。



原文链接: http://210.32.158.222/redir.php?catalog_id=5214&object_id=52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