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聆 2024年6月
马上就要7月1日了,妈妈的生日到了。今年是妈妈100岁生日。小妹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记念妈妈,她鼓励我们也再写些。回忆妈妈的点点滴滴,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些往事:
妈妈对家人很关心和爱护。记得我大约6~7岁时,每逢周日,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探望住在城里的外婆,记得当时外婆带着我的几个表哥与小舅舅,小舅妈住在酱园弄,印象中挺远的,坐公交车后还要走好长一段路。妈妈顶着烈日,冒的严寒,风雨无阻的去探望。妈妈不仅对外婆和表哥们嘘寒问暖,还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后来小舅舅,舅妈去外地工作了,妈妈为了方便照顾,就在我们家附近租了房子,让外婆和表哥们住。妈妈在烦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空去看望外婆和表哥们,帮助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外婆身体不舒服,妈妈就请医生出诊,上门去医治。妈妈对表哥们的学业和工作都很关心,表哥们有什么计划和决策也会找妈妈来商量。
文革前,妈妈在农科院工作的三姐由于在写的论文上没有让领导署名,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扣上莫需有的罪名送去劳改。妈妈对她的孩子给予了许多的关心,经常去探望。文革后,妈妈爸爸多方奔走和上访,使错案得以平反,使得三阿姨的晚年生活得以保证。妈妈的二姐夫在50年代被冤枉而杀,其妻子也被剥夺医生工作,遣返乡下,他们的孩子留在杭州,妈妈给予了许许多多的照顾和呵护。妈妈兄弟姐妹共有10人,平时他们都经常互通信件,互相关心,妈妈只要知道谁生活困难,总会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妈妈对娘家人的各种帮助,照顾都得到爸爸的支持和理解。
文革后,妈妈每周都会与姐姐们相聚,唠唠家常,嘘寒问暖,去西湖边走走,去植物园逛逛,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还记得有许多表哥,表姐们来杭看望妈妈爸爸和相聚。
妈妈热心公益。妈妈退休后很关心社区的治安,她与几个好友,不论严寒酷暑几乎是天天在小区里溜达,看见有外人,总会上前去询问一番,热心的为人指路;若来人神色不对,妈妈就会及时的与片警们联系;若看见有小朋友做不好的事情,她都会去制止,以致后来小朋友们只要远远看见妈妈,都会大叫:“王奶奶来啦!”让一些原本想欺负人或做坏事的小朋友一哄而散。妈妈年年都被社区评为先进。妈妈在70年代末就退休了,当时社会上对退休人员还不太关注。记得妈妈和一些朋友多次给学校,社区写报告,要求创办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以丰富退休人员的生活;要求设立养老中心和老年病房,对老年人有更好的关心和帮助。妈妈也被推选为退休人员生活委员会的委员。妈妈的建议逐渐被采纳和实施。现在来看,妈妈真的是很有超前意识和爱心🩷
妈妈乐于助人。还记得爸爸教研组有位老师,因夫人在县城工作,他一人带着幼小的孩子,挺辛苦的,妈妈知道后就经常去帮助接送孩子。当老师去外地公干时,妈妈就会将孩子接到家里来生活。妈妈深受老师们的尊敬和爱戴。
妈妈治家有方。爸爸工作繁忙,妈妈是家里一把手,妈妈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她不仅照顾好我们的生活,学习,还关心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她将我们每次拍的照片都按时间顺序整理成相册,我们每人有每人的相册,从出生开始,从没间断,为我们回忆过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妈妈离开我们己十一年了。难忘妈妈的英容笑貌,一举一动。妈妈没有很多的说教,但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着我们,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来世的话,我还要做您的女儿。
马上就要7月1日了,妈妈的生日到了。今年是妈妈100岁生日。小妹前几天写了一篇文章记念妈妈,她鼓励我们也再写些。回忆妈妈的点点滴滴,脑海里又浮现出一些往事:
妈妈对家人很关心和爱护。记得我大约6~7岁时,每逢周日,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探望住在城里的外婆,记得当时外婆带着我的几个表哥与小舅舅,小舅妈住在酱园弄,印象中挺远的,坐公交车后还要走好长一段路。妈妈顶着烈日,冒的严寒,风雨无阻的去探望。妈妈不仅对外婆和表哥们嘘寒问暖,还给予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后来小舅舅,舅妈去外地工作了,妈妈为了方便照顾,就在我们家附近租了房子,让外婆和表哥们住。妈妈在烦忙的工作之余经常抽空去看望外婆和表哥们,帮助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外婆身体不舒服,妈妈就请医生出诊,上门去医治。妈妈对表哥们的学业和工作都很关心,表哥们有什么计划和决策也会找妈妈来商量。
文革前,妈妈在农科院工作的三姐由于在写的论文上没有让领导署名,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被扣上莫需有的罪名送去劳改。妈妈对她的孩子给予了许多的关心,经常去探望。文革后,妈妈爸爸多方奔走和上访,使错案得以平反,使得三阿姨的晚年生活得以保证。妈妈的二姐夫在50年代被冤枉而杀,其妻子也被剥夺医生工作,遣返乡下,他们的孩子留在杭州,妈妈给予了许许多多的照顾和呵护。妈妈兄弟姐妹共有10人,平时他们都经常互通信件,互相关心,妈妈只要知道谁生活困难,总会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妈妈对娘家人的各种帮助,照顾都得到爸爸的支持和理解。
文革后,妈妈每周都会与姐姐们相聚,唠唠家常,嘘寒问暖,去西湖边走走,去植物园逛逛,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还记得有许多表哥,表姐们来杭看望妈妈爸爸和相聚。
妈妈热心公益。妈妈退休后很关心社区的治安,她与几个好友,不论严寒酷暑几乎是天天在小区里溜达,看见有外人,总会上前去询问一番,热心的为人指路;若来人神色不对,妈妈就会及时的与片警们联系;若看见有小朋友做不好的事情,她都会去制止,以致后来小朋友们只要远远看见妈妈,都会大叫:“王奶奶来啦!”让一些原本想欺负人或做坏事的小朋友一哄而散。妈妈年年都被社区评为先进。妈妈在70年代末就退休了,当时社会上对退休人员还不太关注。记得妈妈和一些朋友多次给学校,社区写报告,要求创办退休人员活动中心,以丰富退休人员的生活;要求设立养老中心和老年病房,对老年人有更好的关心和帮助。妈妈也被推选为退休人员生活委员会的委员。妈妈的建议逐渐被采纳和实施。现在来看,妈妈真的是很有超前意识和爱心🩷
妈妈乐于助人。还记得爸爸教研组有位老师,因夫人在县城工作,他一人带着幼小的孩子,挺辛苦的,妈妈知道后就经常去帮助接送孩子。当老师去外地公干时,妈妈就会将孩子接到家里来生活。妈妈深受老师们的尊敬和爱戴。
妈妈治家有方。爸爸工作繁忙,妈妈是家里一把手,妈妈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还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她不仅照顾好我们的生活,学习,还关心我们成长的一点一滴,她将我们每次拍的照片都按时间顺序整理成相册,我们每人有每人的相册,从出生开始,从没间断,为我们回忆过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妈妈离开我们己十一年了。难忘妈妈的英容笑貌,一举一动。妈妈没有很多的说教,但她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着我们,感谢妈妈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有来世的话,我还要做您的女儿。
今天是我们的妈妈一百岁生日。感谢姐姐写的这篇《妈妈的爱心》,详细地描述了妈妈的热心和助人精神。
妈妈是一个活得很通透的人。她很爱我们,但从不溺爱。小时候,她对我们的要求十分严格:坐有坐像,吃有吃相,待人要有礼貌。她教我们要会做家务、要有眼力见、要尊老爱幼、要学会独立。
妈妈平时也不宠我们。好的玩具只有周末才能玩几小时,这让我们特别珍惜玩玩具的时光。现在想想,这或许是培养孩子性格的一种好方法,降低物欲,提高幸福感。哈哈。
妈妈是个有大爱的人, 但是她也因此学会了适可而止。 记得曾经有一位同事常常向妈妈借钱。那时正值文革后期,我们家自己也不富裕。但当妈妈知道同事家孩子多、经济拮据时,每个月都会借一些钱给那位同事, 帮助他们一家度过困境。后来我们家有急需用钱,同事迟迟不还,这让彼此都很尴尬。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升米恩,斗米仇”吧。生活往往是最好的教科书。
我真的觉得妈妈是一个很会把握轻重的人。她只教我们做人做事的原则,其他的东西让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领悟、从犯错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