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著名机械工程学和金属材料学专家王启东

 2013-04-22 14:50:19来源:黄岩在线 作者:陈建华 周建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王启东,1921年9月出生于南京。父亲王琎是著名的化学家,中国化学史和分析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因诞生那天恰逢南京高师改名东南大学,故取名启东。10岁时,随父迁居上海。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跟父亲随浙大西迁。经过一段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后,回家乡就学,1939年毕业于黄岩县立中学。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41年冬,离开上海法租界转入西迁至遵义的浙江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就读。1943年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46年考取教育部留美公费,1947年秋去美国坦福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48年秋获得硕士学位。1948年至1951年转入美国爱荷华大学专攻热能工程,并获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响应新中国的召唤,立即回国至浙江大学任教。1952年,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他响应号召改行从事金属热加工及冶金学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他主持创办了我国第一批铸造专业,浙江大学的冶金系及我国第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并主持建立了浙江大学金属材料博士点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
  在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界,他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我国该领域的开拓者,他自1951年获得美国爱荷华大学博士学位后,怀揣着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毅然回到祖国从事教育科研事业,60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直到86岁仍坚守科研第一线,这一超越人生名利的情怀是一种境界,令人高山仰止。
    在浙江网球界,他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他曾担任浙江省网球协会主席近十年,现在仍为该协会名誉主席,为浙江网球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就是黄岩籍著名机械工程学和金属材料学专家、浙江大学教授王启东先生。
    近60年来,王启东先后担任浙江大学机械系铸工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冶金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任等重要职务。兼任浙江台州广播电视大学名誉校长、台州社区大学名誉校长、浙江科技学院院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浙江省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金属-氢系统学术讨论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国务院学会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1998年国际金属-氢系统学术论坛大会主席,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第5至8届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氢能专业研究会副主任,中国铸造学会理事等。2004年成为美国爱荷华大学“杰出工程校友学院”成员。
    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教育与科学研究,在铸造冲天炉过程强化(1958-1965),高速钢复杂刀具精密铸造(1972-1976),储氢金属及其应用(1978至今)的研究、开发,以及氢能利用与推广(1998至今)等诸多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所提出的《用冲天炉网状特性曲线比较各种强化措施》对澄清与规范当时强化冲天炉的措施混乱、评价各异的状态起着积极的作用;研制的钨钼钒系铸造高速钢及用失蜡法铸造复杂刀具的工艺无偿提供给多家工厂使用,并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文革”一结束,他即带领一科研小组开展储氢金属及其应用的研究。他率领的研究组研制成的富镧混合稀土—镍储氢合金,价格低廉可应用到氢的储存、净化、压缩、制冷空调与镍氢电池等方面,在此项工作中他曾获得15项专利,并获国家发明四等奖一次、浙江省科技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两次。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虽年逾古稀,王启东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研究、开发与推广适合我国现状的氢能源工作,他与研究小组由使用工业副产氢开始,扩展到使用农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以热裂解法及微生物法制氢,再发展到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水能发电电解制氢。他们将制得的氢作为内燃机辅助燃料,可有效地节约汽油或柴油的用量,并可有效地减少汽车对大气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这项工作得到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伦•迈克笛亚密德(Alan  G. MacDiarmid) 教授的高度赞扬,爱伦还于2006年5月专程赴杭州约请王启东讨论合作事宜。
    这就是王启东,一位心系祖国的爱国者,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一位关注民生的智者。


原文链接:http://www.wwdoa.com/2013/0422/10470.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