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协第五届主席王启东的科协情怀

科技武林门    著于 2018-07-19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成立60周年。7月10日,为了寻访省科协60年期间的一些历史痕迹,我们拜访了省科协第五届主席王启东老先生。从1981年开始,王启东一直担任浙江省科协第三、第四届副主席。1991年11月-1996年11月,王启东当选为浙江省科协第五届主席,1996年11月,被授予省科协名誉主席。在省科协担任职务近二十年,王启东见证和参与了浙江省科协事业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王启东已97岁高龄。虽年事已高,行动有些不便,但是回忆起科协的过往,王启东还是记忆深刻,和我们娓娓道来。听说省科协要去看他,王启东穿上西装,打起了领带,动情地说:“老家来看我,我很开心。”
攝于2018年7月

     王启东说,对于科协事业的这份执着与热爱,首先源于父亲的影响。王启东的父亲王琎先生(我国分析化学学科与化学史学科的创始人),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20世纪初,王父和一批精通八股文的秀才、举人们一起,参加了庚子赔款留学项目的申请考试。当时,这批中国最牛的学子大多不擅数理化,英语也只是在北大前身北京京师译学馆突击苦学了一段时间顺利通过了考试。那时候就有有识之士提出:只有发展科技,中国才有救。
     于是这群年轻人奋发图强,1907年到了美国后,先跟着人家读了三年高中,之后王父考入宾州的里海大学化学系。在感受了美国的先进教育和全民的科学素质后,留学生们更加坚定了要科技救国的思想。他们在美国时,就组织起了“中国科学社”。   
      1939年,王启东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刚刚进交大的时候,校长给我们作了一个报告,校长嘱咐我们,在交大学习,首先要把基础技术课程学好,此外还要参加一些活动,要加入学会。学会汇集很多专家和同行,大家可以做很多交流,这也是我第一次对学会有所认识。”
     1941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上海形势很紧张,于是王启东随父亲转入西迁至遵义的浙江大学。在浙大期间,竺可桢校长也经常跟他们谈起科学技术协会的重要性,并计划组织中国人自己的科学技术协会。1947年,王启东赴美留学。在美期间,王启东参加了和其熟悉的一位老师组织的几次机械学会活动。学会促进了科学家和企业互相合作,对美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美国的科技经济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让王启东印象深刻。
     1951年,从美国学成归国的王启东回到浙大工作。国内国外的求学经历,让王启东对科协这一群团组织具有深厚的情愫,并对科协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80年代末,王启东担任省科协副主席期间,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在陈立、王季午等一批先锋科学工作者和科协老同志们的共同呼吁下,在省长薛驹同志,省委书记李泽民同志的支持下,浙江省科技馆终于破土动工。90年代初,王启东任浙江省科协主席期间,在他和许多科协老领导的努力下,21层的省科协大楼也拔地而起。
      为进一步加大知识和科技对工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王启东还推动浙江省科协成立了咨询服务部,将科协所属学会中百余个技术人员组织起来,以知识和技术支援需求者。王启东说,科协应该发挥好学会的作用,要将学会与企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得发挥科技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繁荣的作用。
     97岁高龄的王启东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也十分关注。他希望,科协能加大对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科学家走进校园为青少年作科普报告,以此唤起青少年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引领他们走进科学的殿堂。

原文链接:
http://st.zjol.com.cn/zt15497/ztgj15500/201811/t20181105_8663428.shtml
Comments (2) 
爸爸王启东曾担任浙江省科协主席(1991-1996)。 他为普及和推广民间科技交流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积极推动武林门省科协大楼的兴建以及科协成立谘询服务部。 使得浙江省的科学技术向基层发展, 向地方发展, 经济, 实惠, 利民, 使得城乡企业获得应有的技术支持。 

爸爸王启东在演讲
     爸爸毕生致力于科技工作,他坚信科学兴国,科学强国。他不仅自己身先士卒,还鼓励我们从事科技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文革结束后,爸爸妈妈包揽了我的所有学习费用,不仅请保姆帮我带孩子,打理家务,还不时的亲力亲为的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让我能无后顾之忧,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的学习。我能从一个在文革时仅读了一年初中的孩子,通过各种各样的考试,利用业余时间写论文,对工作进行总结,一步一步的不断进取,直到获得副高职称,这一切全靠爸爸,妈妈对我的鼓励,培养,教育和支持。由衷的感谢您们,深深的怀念您们!
摄于 2011年

I love you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