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Posted by XL Wang12/29/2021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作者 韩世钧  浙江民盟 2019-08-05

沉痛悼念王启东先生

    惊悉王启东先生驾鹤西去,十分悲痛,先生是我的入盟介绍人,当年不辞劳苦来我家发展我入盟的情景,历历在目,亲切慈祥的音容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先生教育育人,科学研究,领导盟务等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是我的良师,也是我在民盟省委会任职期间的直接领导,是我学习榜样。
       
与王先生一起参加民盟会议

      往事多多,有两件事让我终身受益,至今记忆犹新。
      启东先生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多年,对浙大教师情况了如指掌,并大胆用人,对我尤为信任与器重。1983年,浙大请了一位美国化学方面的名教授来校讲学,启东先生指定我做翻译,我当时尚未出过国,心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跟启东先生讲:“我不行”。他鼓励我说:“行”。我没了退路,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任务。在演讲的前一天,我去探望教授,想知道演讲的内容,以便做些应对的准备,以免造成翻译失误。他答道:“明天你就知道了”。没办法,我只能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面对现实。演讲的第一天,我陪着教授来到演讲的阶梯教室,里面已经坐满了人(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刚开国门,教师向国外专家学习的热情很高,来听讲的有化学系、化工系的教师,也有高年级学生,还有其他系的)。那一刻我顿时感到压力山大。但当我站在讲台上,我只有一个信念,不辜负启东先生及大家的希望,好好完成翻译任务。我集中所有精力去听演讲者的每一句并翻译为中文。这次讲座共分为三次,分三天完成,工作量很大。到最后一天,还特意留下些时间给大家讨论,经过两天的时间,我已能很自然的将听讲者的问题快译为英文,又将演讲者的回答较快的译成中文,穿梭其中,应对自如,顺利完成任务,获得了一致好评。这次对我是重大的锻炼与考验,我要感谢启东先生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么重要的锻炼机会,增长了我人生的自信。

参加民盟茶话会

     还有一件事,对我影响也颇大,就是我申请博士生导师的事情。那时申请博士生点及博士生导师要全国统一审批,由学校将材料报送教育部后,再与科学院等其他部门报上来的汇总,由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集中评审。一般博士点需要两位博士生的导师。学校学术委员会通过申请物理化学博士点,并由我一人申请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这样申请估计全国胜出的机会比较小,报还是不报?杨士林校长及分管此事的王启东副校长高瞻远瞩,为浙江大学的学科发展考虑,还是决定报教育部,闯一闯。结果浙江大学物理化学博士点及我博士生导师的申请得到了批准,这是全国改革开放后第二次审批博士点及博士生导师,当时全国的博士点及博士生的导师较少,浙江大学物理化学成为全国理工科大学中的佼佼者,也给我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我才有机会更快成长。
      这些往事,记忆难忘,至今我都很感谢启东先生对我的信任与支持。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愿启东先生与夫人在天堂永远快乐。

    (作者系民盟浙江省委会原副主委)        

Comments (1) 
韩世钧先生简介:
韩世钧,物理化学家。在溶液热力学和流体相平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国内众多的化工、炼油装置的设计和开发作出了贡献。
韩世钧,浙江余姚人,1929年12月出生于上海。1951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留化学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应用化学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学会连续二届理事、中国化学学会物理化学学科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化学会长期担任理事,并担任过副理事长、浙江省石油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化学学会《物理化学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化学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学报》编委会委员、《化学工程》编委会委员、美国麻省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兼职教授(Faculty Member)、美国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访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兼职教授、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兼职教授、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科教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教学督导组成员兼理学组组长。

更多韩先生介绍:
http://www.chem.zju.edu.cn/chemcn/2015/1019/c34736a1504652/page.ht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