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宇舫 著于2019年8月于杭州
在我眼里爸爸王启东是个进退有度的谦谦君子。 他知道很多事情需要付出才能得到, 所以他很努力; 他懂得机会不能守株待兔, 所以他很认真。职场上, 他是一个敢于挑战极限的勇士, 遇到困难第一个向前冲; 生活中,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的慈善家, 遇到荣誉他不攀不比等闲视之。 他做人有格局, 荣辱不惊, 优雅大度。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集中西文化结合之精髓。
爸爸扎根浙大, 爸爸以自己是浙大人而骄傲, 能为浙大做贡献更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追求。
曾经有很多次, 民盟中央, 全国人大都有意调他去北京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但是他都一一婉拒了, 他说他的根在浙大, 他的事业在浙大, 浙大是一个能让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关爱的地方。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积极推动四校合并, 把浙大办成国际一流大学。 坊间有很多关于四校合并的传说, 但是真正把四校合并成功的推入轨道的神助攻是朱祖祥伯伯和我的爸爸王启东。
他高瞻远瞩,了解世界科技行情,主动请缨率军创建了浙大材料系, 积极推动中国材料工程学与国际接轨, 他是中国材料工程科学的开拓先锋。
在荣誉面前, 他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文革前, 他多次得到破格提拔的机会, 他都让给比自己年长的同事。文革后, 他又把很多机会和荣誉让给了年轻的同事。 他总是那个不争不抢,豁达大度的谦谦君子。 对于他的学生, 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 让他们有最多的机会去学习世界上最新的东西。
人们常常能看到的是爸爸人前的风光场景, 却很少能体会到他在人后所付出的加倍努力, 说一两个小故事。
78年改革开放, 爸爸和浙大代表团的八位同事一起去美国访问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经验, 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外事访问。 爸爸承担了很多和国外院校的联系工作,以及寻找他分散在访问途中经过各地的同学和朋友。 之后访问团的住宿很多都是落脚在爸爸的老朋友和老同学家中。当时通讯还很落后, 国际电话费大约是二十多元人民币一分钟,晚上的价格比较便宜。 爸爸为了给学校省钱, 每天晚上11:00以后骑车去城站打长途电话, 联系访问事宜。 那是寒冬的夜晚, 当人们都在温暖被窝里做着美梦时侯, 爸爸一个人踩着他的自行车在瑟瑟发抖的寒风中独行。为了访问的顺利进行, 他就是这样默默地把所有的事宜的安排得妥妥贴贴。 感谢爸爸的不懈努力, 这次访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为浙大日后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 成功者的路上,常常要经历一个人独自面对寒风在黑暗中独行。
还有一次爸爸去欧洲讲学, 事先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准备了很多的演讲稿和海报, 放在一个形如圆柱体的盒子里, 放在行李中托运。 当时还没有直飞欧洲的飞机, 中间要换乘好几个航班。 到达法国的当天他得知他的行李要几天后才能到达, 然而第二天就要开会了。 他真的急疯了, 满街找文具店去买做演讲稿的材料, 当时差旅费非常有限, 他二话不说拿着吃饭的钱买了做演讲稿的海报纸和墨笔, 通宵达旦的在旅馆里连夜一笔一划地把演讲海报做出来了, 没有演讲稿他脱稿侃侃而谈。 当然没有事先做的那么完美但是也能很好的体现其演讲的主题和精髓,演讲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曾问过爸爸, 东西丟了又不是你的错, 你干嘛这么拼, 他说他代表的不是自己, 是国家, 是学校, 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这就是他的驱动力和责任感。 里面没有自己只有最高利益。 这种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的儿子曾经问过我:妈妈,谁是你人生的榜样。 我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我的爸爸,王启东。 有这样的爸爸, 我很自豪,我很骄傲!!!
YouTube 视频链接:
王启东先生和团队在1985 年发明了金属氢化物氢净化装置
王启东先生九十华诞讲话
在我眼里爸爸王启东是个进退有度的谦谦君子。 他知道很多事情需要付出才能得到, 所以他很努力; 他懂得机会不能守株待兔, 所以他很认真。职场上, 他是一个敢于挑战极限的勇士, 遇到困难第一个向前冲; 生活中,他是一个心胸开阔的慈善家, 遇到荣誉他不攀不比等闲视之。 他做人有格局, 荣辱不惊, 优雅大度。他所散发的人格魅力集中西文化结合之精髓。
爸爸扎根浙大, 爸爸以自己是浙大人而骄傲, 能为浙大做贡献更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追求。
曾经有很多次, 民盟中央, 全国人大都有意调他去北京担任更重要的职位, 但是他都一一婉拒了, 他说他的根在浙大, 他的事业在浙大, 浙大是一个能让倾注全部的热情和关爱的地方。 他是这样说的, 也是这样做的。
他积极推动四校合并, 把浙大办成国际一流大学。 坊间有很多关于四校合并的传说, 但是真正把四校合并成功的推入轨道的神助攻是朱祖祥伯伯和我的爸爸王启东。
他高瞻远瞩,了解世界科技行情,主动请缨率军创建了浙大材料系, 积极推动中国材料工程学与国际接轨, 他是中国材料工程科学的开拓先锋。
在荣誉面前, 他总是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 文革前, 他多次得到破格提拔的机会, 他都让给比自己年长的同事。文革后, 他又把很多机会和荣誉让给了年轻的同事。 他总是那个不争不抢,豁达大度的谦谦君子。 对于他的学生, 他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最好的条件, 让他们有最多的机会去学习世界上最新的东西。
人们常常能看到的是爸爸人前的风光场景, 却很少能体会到他在人后所付出的加倍努力, 说一两个小故事。
78年改革开放, 爸爸和浙大代表团的八位同事一起去美国访问学习美国的先进教育经验, 这是文革后第一次外事访问。 爸爸承担了很多和国外院校的联系工作,以及寻找他分散在访问途中经过各地的同学和朋友。 之后访问团的住宿很多都是落脚在爸爸的老朋友和老同学家中。当时通讯还很落后, 国际电话费大约是二十多元人民币一分钟,晚上的价格比较便宜。 爸爸为了给学校省钱, 每天晚上11:00以后骑车去城站打长途电话, 联系访问事宜。 那是寒冬的夜晚, 当人们都在温暖被窝里做着美梦时侯, 爸爸一个人踩着他的自行车在瑟瑟发抖的寒风中独行。为了访问的顺利进行, 他就是这样默默地把所有的事宜的安排得妥妥贴贴。 感谢爸爸的不懈努力, 这次访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为浙大日后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 成功者的路上,常常要经历一个人独自面对寒风在黑暗中独行。
还有一次爸爸去欧洲讲学, 事先花了个把月的时间和同事们一起准备了很多的演讲稿和海报, 放在一个形如圆柱体的盒子里, 放在行李中托运。 当时还没有直飞欧洲的飞机, 中间要换乘好几个航班。 到达法国的当天他得知他的行李要几天后才能到达, 然而第二天就要开会了。 他真的急疯了, 满街找文具店去买做演讲稿的材料, 当时差旅费非常有限, 他二话不说拿着吃饭的钱买了做演讲稿的海报纸和墨笔, 通宵达旦的在旅馆里连夜一笔一划地把演讲海报做出来了, 没有演讲稿他脱稿侃侃而谈。 当然没有事先做的那么完美但是也能很好的体现其演讲的主题和精髓,演讲获得巨大的成功。 我曾问过爸爸, 东西丟了又不是你的错, 你干嘛这么拼, 他说他代表的不是自己, 是国家, 是学校, 他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这就是他的驱动力和责任感。 里面没有自己只有最高利益。 这种精神是我学习的榜样。
我的儿子曾经问过我:妈妈,谁是你人生的榜样。 我不假思索地告诉他:我的爸爸,王启东。 有这样的爸爸, 我很自豪,我很骄傲!!!
YouTube 视频链接:
王启东先生和团队在1985 年发明了金属氢化物氢净化装置
王启东先生九十华诞讲话
宇舫,谢谢你分享对你爸爸的追思,他老人家一生心胸坦荡、为人谦恭,在我认识他的30年里, 重来没有看到他的一点傲气,他总是那么和蔼可亲、总是和言悦色、充满耐心、爱心、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他在材料科学、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贡献,让我们望尘莫及, 为他的一生由衷的骄傲。他老人家走了,让我这个弟子十分悲痛和怀念他,倍感遗憾未能在今年五月去看望他。得知王老去逝的消息后,心中一直在想写点什么,有太多让我追思的,不知从哪里开始。看到你对你爸的思念,让我想起他老人家几件事。第一件事是1987年他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我有幸从内地来到杭州,成了他的硕士研究生。第二件事是1991年读了他一年博士后有一个自费留学机会去美国,当时我很担心他是否同意,没想到他二话没说还帮我写了推荐信,再次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第三件事是在西雅图看到他老对你母亲的挚爱和尊重......他老一生始终都是谦谦君子,优雅大度,总是为我们这些晚辈着想,这是一种成功者格局、一种中西文化精髓的伟人榜样!让我们永远怀念他!顺请节哀,卢敏 08/06/2019
学生黄宁:
读了文章,写得挺好,可惜不够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是很难一下子都写出来的。我也有很多想说,但文笔不行,就放弃了。我与妻子,孩子都陆陆续续说一些。2003年12月来我家小住时,已经83岁了,但他谈起他当时极力推动的“社区学院”,热情洋溢。都那个年龄了,一点没有觉得老,就想做的有意义的事。后来我再拜访他聊起,他还是如此执着地推动这个事,回台州,我也了解了你爸爸在那儿推动社区学院的事。这种心胸,这种情怀,都非常让人敬佩。
学生张耀:
王先生对我的影响是一生的。我现在也当老师带学生,但是自己觉得跟王先生真的没法望其项背。王先生对我的工作很认真,但从来没有发火训过我,真的是非常宽松、慈爱,工作之余还时时提醒我要锻炼身体,注意休息。
王先生真是公认的大家风范!他的境界很难有人达到的👍👍👍
学生高明霞:
好感人,尤其在凌冽寒冬的夜晚骑车去城里打国际长途电话。
王先生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王飞跃的个人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374-119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