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心痛 -- 英才早逝Posted by Y Wang03/09/2025
心痛 -- 英才早逝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刘永锋逝世,终年48岁 

科学网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知名材料学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锋,因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5日逝世,终年48岁。

公开资料显示,刘永锋,1977年10月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锋本硕博均在浙江大学就读,2007年进入浙江大学任教,2012年升任教授。

刘永锋主要从事储氢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调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在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的纳米化和性能调控、储氢电极合金新体系创制和高容量储锂材料可控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他先后承担/完成了来自于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浙江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21 项,授权发明专利48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emistry of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等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30余篇,论文被引用9000余次。H 因子为53。应邀撰写综述论文3 篇,编译中文专著1本(储氢材料:储存性能表征,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0),撰写英文专著Catalytic Batterie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nd Fuel Cells 中的一章(Chapter 13,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Elsvier出版社,2013.7)。

刘永锋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0年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奖二等奖,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和“钱江人才”计划,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杭州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杭州市青年科技奖;2012年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4年入选由Elsevier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能源领域)。
Comments (2) 
 刘永锋

刘永峰老师

刘永锋,1977年10月生。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研究方向
    • · 储氢材料
    • · 锂离子电池材料
    • · 电化学储能材料
 

个人简历:

1995-1999     浙江大学       本科

2000-2005     浙江大学       博士(硕博连读,2009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

2005-2007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国立大学)      Research Fellow (博士后研究员)

2007-2012     浙江大学       副教授 (2011年入选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浙江省151人才工程)

2011-2014      浙江大学     求是青年学者 (2012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

2011-至今      浙江大学      博士生导师

2012-至今     浙江大学       教授 (202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  刘永锋,杨亚雄,高明霞,潘洪革,一种硅氧碳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009734.0,申请日: 2015.01.09,授权日期:2017.5.17

[2]  刘永锋,杨亚雄,高明霞,潘洪革,一种多元多相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259138.8,申请日:2015.05.19,授权日期:2017.4.19

[3]    刘永锋,杨亚雄,高明霞,潘洪革,一种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申请号:ZL201510259058.2,申请日:2015.05.19,授权日期:2017.2.22

[4]  刘永锋 庞越鹏 潘洪革 高明霞,METHOD FOR PREPARING METAL COMPLEX HYDRIDE NANORODS,申请号:PCT/CN2013/086220 (14/380,662),专利号:US9580316B2,申请日:2013.10.30,授权日期:2017.2.28,美国

[5]  刘永锋 庞越鹏 潘洪革 高明霞,一种制备金属配位氢化物纳米棒的方法,申请号:PCT/CN2013/086220,申请日:2013.10.30,授权日:2016.2.26(日本)

[6]  刘永锋,李由,高明霞,潘洪革,一种纳米颗粒状硼氢化物氨合物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01510010138.4,申请日: 2015.01.09,授权日:2016.6.1

[7]   刘永锋 马瑞军 潘洪革 高明霞, 一种首次库仑效率高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201310154328.4,申请日:2013.4.28,授权日:2016.2.24

[8]   刘永锋,张欣,高明霞,潘洪革,多孔碳负载纳米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储氢材料,专利号:ZL 201410219744.2,申请日: 2014.05.22,授权日:2015.11.25

[9]   刘永锋 李超 潘洪革 高明霞,一种液相机械化学制备碱金属氢化物的方法,专利号:ZL 201310181102.3,申请日:2013.5.15,授权日:2015.9.28

[10] 刘永锋,李瑞,潘洪革,贺燕萍,高明霞,一种多元硅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专利号号:ZL 201210268683.X,申请日:2012.7.30,授权日:2015.8.26

[11] 刘永锋 庞越鹏 潘洪革 高明霞,一种制备金属配位氢化物纳米棒的方法,专利号:ZL 201310335388.6,申请日: 2013.8.2,授权日:2015.4.15

[12] 刘永锋 庞越鹏 潘洪革 高明霞,一种用于制备金属配位氢化物纳米棒的球磨罐,申请号:ZL 201310335963.2,申请日:2013.8.2,授权日:2014.12.17

[13] 刘永锋,杨燕京,潘洪革,高明霞,一种硼氢化镁氨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申请号:ZL 201210157373.0,授权日:2014.5.14

[14] 刘永锋,庞越鹏,潘洪革,高明霞,一种亚微米棒状氢化铝镁的制备方法,专利号:201210143366.5,授权日:2014.2.19

[15] 刘永锋,李超,潘洪革,高明霞,一种锂镁氮氢复合储氢材料,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1010524627.9,授权日:2012.07.25

[16] 刘永锋,潘洪革,骆昆,高明霞,一种锂硼氮氢储氢材料,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10098334.6,授权日, 2010.12.1

[17] 高明霞 麦超 潘洪革 刘永锋,一种四氧化三铁/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申请号:ZL201410059834.X,申请日:2014.2.21,授权日期:2016.8.17

[18] 高明霞,王军华,潘洪革,刘永锋,一种多孔三氧化二铁/碳纳米片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制备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申请号:201310672536.3,申请日: 2013.12.10,授权日:2016.6.15

[19] 潘洪革,李想,高明霞,刘永锋,一种锂硫电池的硫/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201310132889.4,申请日:2013.04.16,授权日:2016.6.8

[20] 潘洪革,沈鲁恺,高明霞,刘永锋,一种基于羟基氧化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210294679.0., 申请日:2012.8.17,授权日:2015.8.12

[21] 高明霞,王军华,潘洪革,刘永锋,一种基于氯化铁铵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 201310191123.3,申请日: 2013.05.21,授权日:2015.4.15

[22] 高明霞 丁继来 黄静露 潘洪革 刘永锋 徐钊君,一种泡沫铜氧化物/铜锂离子电池负极及其制备方法,ZL 201110391054.1,申请日:2011.11.30,授权日:2014.07.30

[23] 王白浪,高明霞,刘永锋,陈靖,冯冉,一种基于CuO的锂离子电池用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号:ZL 201210123551.8,授权日:2014.6.4

[24] 王白浪,高明霞,刘永锋,陈靖,冯冉,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的CuO/Cu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号:ZL 201210123562.6,申请日:2012.4.25,授权日:2014.6.4

[25] 高明霞 潘洪革 叶欣 刘永锋,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2011101023115.6,授权日:2013.06.26

[26] 高明霞 潘洪革 陈轩 刘永锋,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105215.6,授权日:2013.10.23

[27] 高明霞,朱丹,潘颐,潘洪革,刘永锋,巫红燕,一种SiC晶须强化的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122040.X,授权日:2013.2.6

[28]  高明霞,巫红燕,潘颐,潘洪革,刘永锋,朱丹,一种B4C/SiC晶须/SiC复相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1110106630.3,授权日:2013.2.27

[29] 高明霞,顾坚,潘洪革,刘永锋,一种常温固相球磨合成硼氢化钙的方法,专利号:201110145490.0,授权日:2012.12.19

[30] 潘洪革,刘永锋,钟凯,高明霞,一种Li-Mg-N-H储氢材料的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810063298.5,授权日:2010.7.28

[31]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贮氢合金的制备和淬火处理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15989.3, 授权日:2006.1.4

[32]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一种贮氢合金制备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15994.X, 授权日:2006.1.4

[33]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储氢合金制备和退火处理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3115993.1, 授权日:2006.1.4

[34]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新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31899.6, 授权日:2004.10.27

[35]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高容量长寿命型稀土系贮氢合金电极材料,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31896.1,授权日:2004.10.27

[36] 潘洪革,刘永锋,高明霞,雷永泉,镍-金属氢化物二次电池用新型混合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131898.8, 授权日:2004.10.27



原文来自浙江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https://person.zju.edu.cn/0007220
2025年1月18日, 刘永锋老师曾代表浙大材料学院看望前辈家属:
从左到右: 刘永锋老师, 王宇平(王启东先生之子), 高明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