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中秋Posted by XL Wang09/10/2022
中秋

作者  王士骏  (编辑 整理 王文中)

王文中:爷爷王士骏一百五十年前浪迹京都的中秋诗词

甲戌中秋 ,余与子常、子竺、叔筼自都南旋,于通州舟中度节。
二更后与诸君推篷玩月,把酒唱和,率成七律一首
人生几见月中秋
每到中秋总浪遊    (余自甲子游学至今岁计中秋之在家者僅一次)
漂泊生涯悲断梗
團圞心事寄扁舟
嫦娥惯妒人夫妇
瑶鸟宁为我蹇修
料得深闺当此际
喃喃暗祝莫勾留

甲戌(1874年)北京通州舟中度中秋,丁丑(1877年)南湖八一五,月白风清,夜阑人静,朱君兴至,
填词一阕,余亦成
七律二章:

今年又见月中秋   风景依稀北道舟
两度棘闺添额点   三年巢幕重眉愁
团栾心事随流水   潦倒生涯泛泡沤
幸有元瑜同臭味   良辰好共赋登楼
何事封侯说马周    百年事业等蜉蝣
临流且弄随身影    对月频开醒世眸
松竹阴斜人语静    蒹葭露重柝声稠
桥头小立谈兴败    欲共浮搓访旧游
 
诗成,意有未尽,续作两章:

底事频年总浪游,客边强半度中秋
名疆自缚梯云足,尘障多迷看月眸
劝驾有谁思蜀道,   登楼无赖赋荆州
姮娥闻作暒暒詈    道我不如归去休
 
成事因人只自羞  处囊颖脱籍同舟
披云愿借吴刚斧  修月频磨斫王銶
营产广寒安玉兔  飞桥天汉渡鸣驺
南湖信美非吾土  莫把新松当水沤

甲戌(1874年)北京通州舟中度中秋,多年漂泊如此小舟,明月夜思乡之情愁更稠。
中秋夜,王士骏连作诗词,以泄其压抑多时的情怀:
夜泊杨村,月明如画,竟夕不成眠,成
七律一章

今宵佳节过中秋
水满横塘月满舟
野店行诸人薄醉
荒江晚泊夜添愁
坐聆宵柝催霜露
寤看天河隔女牛
谁道长安歸太聚
几家望月怨勾留

前面几首诗,都是浪迹天涯人的思乡之情,想想那寻寻觅觅的故乡亲人,王士骏替在家的亲人写下她们的心情:

杨村舟中望月有感,率成
五绝六首

团团望明月
照见妾容颜
月圆终有日
人去几时还
千里共明月
见月不见人
愿郎随月光
时时照妾身
妾心比明月
郎心似流水
流水本无情
日逐数千里
明月何皎皎
照妾守空房
试看牵牛星
夜夜隔河梁
明月最多情
时时来相照
辜负好颜色
恐被嫦娥笑
明明年夜月
最是惹人思
相思不相见
暗暗数归期

又,香河舟次中秋夜月

辜负中秋月
今宵分外明
客途逢今节
水驿计归程
远道人千里
孤舟夜五更
此时一杯酒
同与话离情
枫江秋瑟瑟
客思復何如
隔浦闻人语
中流发棹歌
乡心千里共
好景一年过
遥想金闺裹
忧思应更多
Comments (4) 
王士骏简介:
王士骏,浙江黄岩县人,清同治十二年(1878)拔贡。光绪二十年(1894)任松溪知县,任内革弊兴利,重视地方建设,特别是主持重修城墙,对御盗防洪和保境安民有重大贡献。
本名:王士骏
所处时代:清
出生地:浙江黄岩县
主要成就:重修城墙
松溪县城墙,初建于明代弘治二年(1494),后多次毁于洪水,历经修复。清光绪二十年五月,特大洪水冲毁沿河的全部城墙,涌入城内毁坏众多民宅,家具、牲畜漂流,百姓流离失所,灾情严重。王士骏到任正遇到这一重大灾害,他一面赈济灾民,一面筹划重修城垣。他亲自视察地形,勘测水势。找出东门几个水碓石坝拦水对城脚冲刷,是城墙多次被冲塌的主要原因。于是拟定修建方案,多方面筹集经费。先贴出公告,补贴以银两,拆迁东门沿河水碓,采集大石加固城基,发动各乡设厂烧制统一规格的城砖,于同年八月动工。全部工程包括重建东南河滨的全部城墙,整修加固西北面的旧城,历经三年竣工。除征用民工不计,共费银元三万四千余元。他日夜操劳亲自督造。重修后的新城八门六炮台城垒坚固,城头通道宽畅,便于攻守,城楼悬拱翘檐威严壮观。城墙竣工的前几个月,他奉命调任,离任之前,写了一篇跋文铭刻于碑,碑文道:“……余于此役,以耐劳而始,以敛怨而终,事有备而无害,功罪听之吾民,惟望后之君子,于余所兢兢防范者,惜其成而善其后,是则余之所厚期而深感也乎。” [1]
光绪二十三年王士骏离松之时,百姓沿街焚香送行,他也长揖道谢,挥泪惜别。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E%8B%E5%A3%AB%E9%AA%8F/7426442
双桂巷现存的区文保单位王士骏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一百多年过去了,从王宅中走出了一代代才俊。
浙江黄岩双桂巷56号


第一代王士骏(1837~1916),清同治十二年(1872)拔贡,任福建松溪等6个县九任知县,官至知府衔直隶州知州,从四品,授清朝议大夫,曾任清献中学堂代理监督。
王士骏像及光绪御批


  双桂巷西头北侧巷口现存的王士骏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名为“朝议第”。门联为“聊筑数椽蔽风雨,好留余地长儿孙”,门额为“雅抱冬心”。房子的主人王士骏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拔贡,一生几经沉浮,二入大牢。在福建6个县当过九任知县,约三十年,政绩显著,人称“王青天”。后授朝议大夫。“朝议第”隐含官名,“抱冬心”是其书房名。门联、门额风雅,有自谦之意,更有勉励后代奋发向上之意。

王士骏有五子,三子王珽,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与李四光同期公派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四子王琎是我国清朝庚款选拔的第一批留学生,为我国著名的化学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化学史与分析化学研究的开拓者,新中国后为一级教授,浙江省政协二、三届副主席。五子王曰玮,1926年入南京中央大学,后公费留学德国,为我国生物学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第三代中,王士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杰出的人物有大女儿王琼瑛的儿子柯俊、柯伟及夫人李依依,三人均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王琎长子王秉忱,是一位建筑大师;女儿王宝琳教授的丈夫林秉南亦是中科院院士;另一个儿子王启东是国内闻名的材料科学家。王士骏家族一门四院士,国内罕见。

原文来自:
https://www.sohu.com/a/442241953_120056472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ODM0NzY2OQ==&mid=2651039526&idx=2&sn=4ed6b104dd757735f82b210cd6e53d39&chksm=80874e5cb7f0c74aad9bde2b4007b9d73130fcd570c942024f8fe15fc0dc3257e6a8ad0ec986&scene=27
 黄岩王士骏故居
​​
王士骏故居


王士骏故居,在2013年列为黄岩区文保单位。位于黄岩区双桂巷西头北侧巷口,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古宅第是双台门、横三透、三天井结构,规模较大。南临双桂巷,北接丁家桥,西沿天长路(原官河),东接卢洛平故居。东侧二楼有回廊连接前后两幢古宅,俗称跑马廊,廊上盖青瓦,遮风避雨,造型奇特,颇具特色。驻足观看后,令人眼前一亮,多年后想起,仍然记忆犹新。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一





坐北朝南的古宅灰雕台门,面临双桂巷,门额上书写着“朝议第”三字,在文革期间被毁。台门两旁有门联一对:“聊筑一椽蔽风雨,好留余地长子孙。”联语风雅开朗,温和自谦。只是由于文革期间抹上了蛎灰,后来又因为粉刷了涂料,较难辨别全貌。如果仔细辨别,尚能看出上联最后一个字于“雨”,以及下联最后一个字“孙”。对联书写风格是颜真卿楷书一路风格,尤其是下联末字“孙”,让人感觉熟悉,取法颜真卿《颜勤礼碑》,与碑帖中这一个孙字结构相似,庄重肃穆。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二



古宅台门雍容大方,简朴的横顶上方灰雕装饰,凹凸之间,层次分明。三组灰雕壁画两两对称,长短不一,装饰梅兰竹菊、山水风光镶嵌在门楣两侧,周边以云纹、花卉吉祥图案点缀串联,成为一幅古典的清代灰雕壁画画卷。这样三对称的图案装饰,别开生面,让台门更加宏阔,别具一格。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三



走进台门,古宅建筑规模宏大,有房屋达几十间,高大的门楼内,硕大的木柱挺立回廊。深雕龙形木刻斗栱用料考究,廊檐下雕刻枇杷、黄岩蜜橘、荔枝、水蜜桃等各类水果,下牛腿雕工精湛,花样繁多,极具美感,细节处见功力。曾经留有匾额,现在只留下挂匾的印记。二楼回廊木栏杆,风格简洁。每间分立22根如意瓶的曲线栏木,有序排列,穿插上下方横框木雕。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四



从西侧楼梯拾级而上,通过三间面回廊,步入回廊通过跑马廊。倚着栏杆翘首东望,可见方山双塔立于峰峦,在朝霞升起或者烟雾缭绕时极具诗意。多少年前,王士骏就带着家人在这里课子学业,传授心法。跑马楼下是铺满石板的两处别致的天井,种植了各类花草,装点庭院。第二幢建筑更加壮观,中堂下铺满厚实的方石板,与两侧精致光洁的石磉相呼应,托起上好木料建构的木房。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五





宽大的上楼楼梯设置特别,楼梯扶手造型美观,每个角落都进行精心设计布置,繁而不乱。楼上有前后卧室,前后分设,多达十几间。步入前窗,隔墙上画了多幅壁画,“渔樵问童子”等鲜活的画面,在几百年后,仍然栩栩如生。楼顶上的屋檐瓦当福寿图形布置,与屋顶8间面连绵的龙脊,形成一个整体。龙脊上巧妙地安排了3层叠互的盖瓦仰互造型镂空雕饰,龙脊各个镂空雕饰上方一字青砖铺排,下部装饰南洋仙草藻式和各类图案,虽然略有破败,但气象宏伟。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六




故居的主人王士骏因为壮年期间几十年在南方就职,因此故居风格在黄岩本土造型的基础上,融合了南方建筑活泼秀丽的风格。王士骏(1837—1916),因为生于道光十八年某天吉时,所以取号吉人,世居黄岩宁溪横街,后来迁居城关双桂巷。他幼年的时候就十分颖悟勤读,弱冠之年就取得了科举的好成绩,才名远播台州府各县。是同治十二年拔贡,黄岩县令孙憙(字欢伯)调任鄞县,聘任王吉人为记室(相当主人秘书)。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七




从光绪六年(1880)开始,在福建担任县令达20余年,历任平和、福安、闽县、仙游、松溪、福清等县令多达10任。他为官清正,民众口碑极好,人们歌颂他为“王青天”。在福州期间为抵御外侮,修筑城防,建成炮台,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八




光绪廿九年(1903),因为政事遣戌燕北(张家口一带),仍然建议当地政府兴办实业用来救助贫困。甲辰(1904)冬,获释回京。光绪三十一年(1905)辞官故里,年近七十,但始终关心国家大事和黄岩当地发展,担任警察及禁绝鸦片工作,卓有成效。民国五年(1916)去世,享年79岁。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九




由于在他离任回家之前,被清政府晋封为朝议大夫,所以他的故居大门口门额上题:“朝议第”。按照清代制度,朝议大夫官位四品,因为他在福建期间以知府调署仙游知县,并候补直隶州知州,因此得到这个鲜亮的官衔。同时,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的行为,对后人影响深远。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十




王士骏原配妻子是黄岩小坑叶氏,生育了2个儿子。后来又纳了侧室杜氏,生了3个儿子。即三子王挺,四子王琎,五子王曰伟。因为一次家庭变故,期间导致长、次两子学业有所荒废。于是,更加殷切希望下面的几个儿子专心课业,他亲自安排几个儿子的教学,并在他们在专业的学习之外,自己以身示范,谆谆教导。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十一




他后来的几个儿子,不但学业有成,而且品德也出类拔萃,载于史册。其中儿子王璠,是永春盐大使;王珩,字叔晋,候选光禄寺署丞,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士;王琎,字季梁,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士,中央研究院化学所所长,是著名化学家;王曰伟是中央大学理学士,晚年担任杭州大学教授。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十二



王士骏故居,经历了百年沧桑巨变,依然如一只庞大的航船停靠在橘乡黄城。虽然略有容颜变换,但瑕不掩瑜,呈现出清代古建筑特有的建筑风貌,独树一帜,是黄岩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瑰宝,泽润千秋。
王士骏故居内景之十三



来源:橘传媒

原文发表于: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63633160602033

《黄岩王士骏故居》一文有误,谢谢王宪聆女士的发现与指正:
去英国留学的应该是王珽,上面一篇是错的。王士骏有五个儿子,分别是:
王璠    (伯鲁)
王珩    (仲楚)
王珽    (叔晋)
王琎    (季梁)
王曰玮(幼曹)
Top